【PPT其實是在為不好學的人提供服務。】
我認為老師上課之所以要開PPT,
又或者會議中之所以要用PPT,
主要目的,不是為了讓資訊傳遞更清晰,
只是單純屈就於那些沒那麼有求知慾,
卻又坐在台下的學生,
因為人類傾向以更有趣的方式吸收資訊。
不過這樣的方式,其實治標不治本,
因為知識汲取的轉換率,
應該是一個內部主動尋覓的過程,
而非透過外部被動的驅使。
以不有趣的傳播形式給出的資訊,
並不意味著其沒有價值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個問題,
如果你曾經作為學生,你會觀察到,
PPT在報告中,淪為一種校園美感軍備競賽,
但凡你的設計巧思讓人見得著,
不論你呈現的內容實際質量有多少,
那麼你的分數肯定不會低到哪去,
甚至還可能會起到一個加分的作用。
這是對於「行為」跟「目的」的認知模糊,
學習的「目的」是看見知識的深度及廣度,
跟呈現的「形式」有何關係,
作為知識傳播者,在細修字體大小間距的同時,
事實上是以犧牲「提升知識服務品質的時間」,
去召喚與學習目的不相干的「PPT美學」。
依照這個脈絡來看,
你就不難理解,為什麼在這個社群時代裡,
充斥一堆價值10分,美學100分的懶人包,
卻可以享有「知識傳播者」的美名。
這是迎合人類「喜歡美的事物」的天性,
但報告比得何嘗是美感,
知識的價值跟質量才重要啊,
你看偉人傳記、經典名著上,
有出現過類PPT的內容傳播形式嗎,
即便沒有,讀者還是可以從中覓得黃金屋。
不過,請別誤解,
我並不反對PPT這項「工具」的存在,
畢竟工具的本質,就是用來替人類解決問題,
關鍵是使用這項工具的人,心態是什麼,
又或者我們如何看待這項工具。
使用外送平台,有的人是因為懶惰,
而有人是因為這能省下時間,
將時間投資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。
總之,
真正好學的人,面對有價值的資訊,
就算以各種載體方式呈現,
他們仍舊會為此廢寢忘食,並樂此不疲。
話雖然這麼說,
但是邀請我講課的單位請放心,我還是會做PPT,
因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,
只盼有朝一日,我講課能不帶上PPT,
那就證明我傳遞的知識質量,
遠勝於這些形而下的表面功夫了。
#我超級不喜歡做PPT
圖 / Business Digest